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我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墨筠绘影——AI赋能的竹文化可视分析系统》已正式发布。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与数据可视化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交互体验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智慧化新路径”。
系统以“弘扬中华竹文化”为核心,通过整合文献典籍、非遗档案、音视频资料等多模态文化资源,构建了竹文化数字知识库。自主引入DeepSeek-R1大语言模型实现文本语义深度解析,结合YOLOv8算法实现竹文化文本、图像与乐谱的智能识别与数字化再现。利用Stable Diffusion XL技术生成文化主题图像,并基于D3.js可视化库与AR交互技术,突破了传统静态展示的局限,赋予竹文化动态演绎的新生命。支持多维度交互探索,用户可通过点击、悬浮等方式深入了解竹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审美意蕴,体验科技赋能下的传统文化新魅力。系统主要包含五大特色模块:
“竹韵千年”:以大屏可视化方式展示竹文化历史演进脉络,通过八卦令牌图呈现魏晋至现代的诗词、画作与文物数据。
“竹韵雅乐”:集成竹乐器声学数据库,支持AR虚拟演奏与沉浸式体验。

“竹韵江南”:聚焦江南丝竹音乐,实现《中花六板》等经典曲目的可视化解析。

“竹韵九州”:利用热力图展示全国竹产业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

“竹韵千织”:解析非遗竹编工艺,关联竹种特性与地域技艺传承。

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自发布以来,系统在多场展览中以生动的可视化效果和沉浸式互动体验赢得广泛好评,AR虚拟演奏等功能吸引了大量观众积极参与,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竹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目前,该系统已在校内教学与展示活动中广泛应用,成为学生创新实践与文化学习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向周边高校和文化机构推广,带动了区域竹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与创新传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墨筠绘影”系统是“新工科”与“新文科”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也是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项目不仅为竹文化构建了数字孪生体,也为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承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范式。未来,团队将继续完善系统功能,深化人工智能与人文艺术的融合研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品视频 笛子操作入口 系统入口(电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