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的“联盟专家进高校”系列活动第72站走进我校宜宾校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次活动以“产出导向,适应新变,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主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小鹏教授、温州大学施晓秋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涵教授,三位深耕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国家队”专家通过专题报告、问诊把脉,破解教学改革深水区难题。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亚东出席并致辞,会议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石睿主持,学院各专业系主任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参与研讨交流。
施晓秋教授介绍了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及联盟专家进高校的初心使命和范式。
吴亚东在致辞中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与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作为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共建高校的特色办学定位及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成果。他强调,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教育革新纵深发展,切实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特邀报告环节,高小鹏、施晓秋、孙涵三位教授分别作题为“新时期下的计算机系统能力”、“产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以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一点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新工科专业内涵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性、接地气的指导,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新工科发展提供了学科建设方法论与实施路径。
在专业诊断及互动交流环节,校外专家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展开深度交流。专家组对培养方案及课程资料进行了认真审阅,针对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衔接、毕业要求观测点分解等关键问题,结合学科前沿动态和新版工程认证标准提出改进建议。
此次会议通过专家分享交流与问诊把脉,为计算机类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学院将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应用型、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助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