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4月8-12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关于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经过网络视频、电视、阅读文章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后,学生们表示受益匪浅,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中国人满满的幸福,纷纷为祖国的大国担当精神点赞,部分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疫情里的巾帼英雄
电商176班 蒋娟
“今天你戴口罩了吗”?
2020年的冬天似乎永远盼不来尽头,这场疫情来得猛烈凶悍,它像一个魔鬼贪婪的手一样,想抓住每一个无辜的人。它不仅感染了一个人,打击了一个家庭,还封困住了一所城市。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群“靓丽”的身影,她们没有“红妆”,甚至都看不清样貌,她们起早贪黑,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小家。
在防控疫情中王洪辉书记对川轻化的莘莘学子讲到:“我们可能经历了一个“Plus版寒假”。此刻,父母不再是你微信朋友圈“远方的牵挂”,而是近在眼前应该珍惜的人”。
疫情面前,无数人冲锋陷阵,为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当我们和亲人团聚的时候,你们奋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你们没有退缩,而是直面迎上,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疫情突发,打得人们措手不及,是你们,毫不犹豫地穿上沉重的“盔甲”,奔赴一线,昔日最亲密的父母、子女和爱人,只能远远的透过屏幕看见你们的身影。当你们现出脸上的一道道勒痕时,原本青春的脸颊也变得皱纹满面。但是,这非但不会减少你们一丝美丽,反而是我们见过最美的容颜!
面对险境,却依然勇敢而上的你们,身体里蕴含的是强大又坚定的力量。尽管是首次参加抗疫队伍的人,也知道前方不是安宁之地。每天被病菌包围的你们,随时都可能从帮助别人的人变成需要急救的人。由于资源有限,你们一套防护服穿一天,早已习惯了衣服被汗水浸透,脸上被护目镜勒出印痕。需要帮助的患者数不胜数,你们未曾停下,每天都在用生命和时间赛跑。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疫情防控是人民战争。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所有人,都不是游客,而是挑工。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我们才能和祖国在一起,打一场胜仗!
三月到了,春天如期而至,我们想和你们相约共赏武汉的樱花、蜀国的海棠,我们更期待能看到,那厚重的“盔甲”之下,一个个胜利的笑容!
满庭芳·致敬抗疫一线巾帼战士
荆楚风云,江城告急,人民健康有虞。义无反顾,愿为献身躯。
披我白衣铠甲,去长发、救治更需。别亲友,满怀情意,巾帼战场趋。
眼中皆仁爱,初心不忘,何计名誉。昼与夜,誓将恶疫全除。
纵使勒痕遍布,观天下,莫有其姝。花开日,英雄可返,华夏共欢愉。
光
计科173班 周杨博
初春的武汉,黑沉沉的夜幕显得有些许的压抑和沉闷。今晚的天空,想要仔细辨认出几颗星星也显得有些吃力。江畔的风有些寒冷,带着一丝丝的凉意,彷佛透过灵魂一般,让人感到有些许的无措和乏力。远处,平常早已熟识的街道,如今,也看不出往夕热闹繁华的模样,显得有些陌生和冷淡。
这个城市如今零星的几点光亮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是武汉在面对困难时最后的倔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但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守护着这零星的光亮,等待着这个城市重回往夕热闹繁华的模样。
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一夜里思绪万千的他又到了护送妻子上班的时间了,他匆匆从沙发上爬起来,熟练地伸出右手摸了摸墙上的开关,打开客厅的灯,然后迅速穿好衣服,轻轻地往卧室方向走去。他把手放在门把上,想要说些什么,却还是说不出一个字。迟疑了半分钟,终究他还是清了清嗓,轻轻地敲了敲卧室门,柔和地说:“该起床了,我该送你去上班了”。
卧室里传来收拾整理的声音,“你先去门口等我吧,我马上就收拾好了。”
他使劲捏了捏门框,努力控制住自己,说,“我去下面等你!”一瞬的沉默瞬间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滴答作响的时钟彷佛是这黯然神伤的沉默下的唯一见证。而在这一瞬,两人心中的感伤彷佛被这无息的流逝拉得越来越长。两个人想要说些什么却都又欲言又止。
伴随着妻子嘀嗒的脚步声,卧室门慢慢打开了。妻子有些疲惫的面容和往常显得格外不同,虽然戴着口罩,但他也察觉了出来妻子的疲惫。妻子还没梳理好的头发遮住了眼眶,显得有些滑稽,而平日积累的黑眼圈也让他心里顿时有些酸楚。他拿起桌上的口罩熟练地戴上,顺便把身旁的饭盒递给了她,“记得要中午要按时吃饭!里面是你最喜欢的鸡腿,我多加了两勺酱油,你中午吃饭的时候尝尝。”原本高兴的语气也不知怎么有些暗沉。但两个戴着口罩的人也都下意识地看着对方,笑了笑。
天空中终究还是下起了雨,淅淅沥沥地在雨棚上击打着。他拿过伞递给妻子,叮嘱几句之后,看了看东北角的时钟,然后就急忙转身出了门。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一层层的声控灯逐层被点亮。他下楼准备好开车出行的准备。冲过雨幕后,一坐进车里,他就深吸了一口气,彷佛能把所有的快乐吸进自己的身体一般。迟疑片刻后,他定了定神。伴着发动机启动的声音,他拨开了近光灯的开关。雨夜中,两条光柱照向前方,把黑沉的静默照了个通透。
他听到房门关闭的声音,妻子撑着伞出来了,快步向这边走来。妻子轻轻敲了敲他的车窗,两个人隔着厚厚的玻璃笑了笑。随后,妻子就向车前面走去。
那条熟悉的小路,是妻子上班的必经之路。他望了望妻子的背影,心中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心中有些骄傲,一种不知缘何而起的骄傲。他知道她在为这个城市拼搏着,而他,也想用自己的努力为她拼搏一次。
他缓抬离合器,跟了上去。车就在妻子身后慢慢走着,他还是有点迟疑,“我到底要不要叫她坐进车里来呢?”无数的对话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他感到有点手足无措。
两人就这么默契地保持着三米左右的距离,一前一后,心照不宣似的前行着。偶尔妻子回头看看他,疲惫但坚定的目光总是让他感到欣慰和心疼。他努力地让自己笑一笑,虽然有些许的僵硬和不自然。他也不知道她到底看到了他的笑容没有,但他还是想让妻子看到他的时候自己是笑着的。周围的寂静在初春雨夜的衬托下显得有点寂寥,昏黄的路灯也隐隐约约变得更加暗淡。他端坐在车里,看着妻子那熟悉的背影,一步又一步地走在静默的小路上。他多想下去陪着她一起走走,可他不能冲动。
车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滴滴答答地落在车窗前,重重地击打着这辆有些破旧的车,但车前的白色灯光还是那么明亮,光柱直直的照在妻子身后,柔和而又深情。他有点坐不住了,想拉开车门冲出去,让妻子坐进车里来,他不忍心看到瘦弱的妻子在这么大的雨夜中独自行走。妻子之前的那句“如果我被感染了,我和你在车里那么密闭的环境里,你也一定会被感染的!”彷佛还回响在耳旁。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自己现在不能意气用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给妻子添乱了。
雨越下越大,他开始有些担忧了,急急忙忙打地开了远光灯。妻子左手撑着伞,右手紧了紧身上的大衣,步伐明显慢了许多。他怕下一刻,也许突如其来的一阵大风就会刮翻她的雨伞。雨刮器在车窗前漫不经心地来回晃动,就像他的心,摇摆不定。在车窗前的雨幕中,他只想紧紧盯着妻子的背影,然后在心里默默期许着这场大雨能够赶紧停下来。灯光前的雨幕越来越大,就像他的担忧,越来越密集的在心头狂轰乱炸。
他试探性地按了按喇叭,妻子心照不宣地转身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爱意和欢喜。他心照不宣地点点头,然后静默下来,继续在妻子身后照亮那条她上班的小路。他能做的,也许只有陪伴她一起走过这漫漫的小路。坚毅的神情后也不知藏了多少感伤。
路边的灯光也越来越暗,这短短二十分钟的路程就像跨越了二十个世纪一般,如此漫长。他握紧了方向盘,不让自己显得那么无力。他知道,自己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能为自己的妻子做的,能为这个城市做的,能为这个国家做的,只有坚持下去。 滴滴答答的雨声敲打着车窗,也敲打着妻子的伞盖,雨滴溅起的泥土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久违的儿时气息。
他希望这两条灯柱能陪着妻子走的再久一些,但他又希望让自己的妻子能早点回到医院。
熟悉的路程也变得有些陌生,就彷佛是从未走过的小路一般。妻子羸弱的背影也在雨夜中显得格外的美丽。雨就这么静静地下着,而两人就这么静默地维持着现状。他用食指敲打着方向盘的外壳,不知是有些紧张,还是有些担忧,抑或是两者都有。这种莫名的微妙感蔓延在雨夜的细微处,如琢如磨,让人感到有些许的难熬。
二十分钟的路程终究还是走完了,医院的灯明晃晃的,在黑夜中显得有些刺眼。驱散着周围的静寂和黑沉。严肃的氛围让人感到强烈的希望和对生命的敬畏。辅路旁,和妻子一样的护士和医生撑着伞在雨夜中接连而来,逆行的身影在黑夜中显得那么明亮和可靠。他们步伐稳健而又疾速,在简短的寒暄后互相簇拥着走进大楼,开始了忙绿的工作。
妻子快步走上医院大门的台阶,收了收伞,对着刚进大门的同事们打了个招呼。然后缓缓转过身,挥着手,冲自己的丈夫笑了笑,他也冲她笑了笑。
他拿起手机,打给了自己的妻子。他看到她也拿起自己的手机。“你们是好样的,我以你为傲。好好照顾自己,明天老时间我来接你。“嗯!你也照顾好自己,赶紧回家去吧,车里冷,记得回家多穿件衣服。”
两人就互相望着对方,谁也不愿意先把电话挂断。但终究妻子还是先挂断了电话,毅然转身走进了医院。他就在静静坐在车窗前看着妻子的背影,直到妻子的背影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他开始满怀希望······
他等待着明早还能像往常一样,来接自己心爱的妻子;他等待着这座城市的点点光亮,早日重新点燃;他等待着这场疫情能以最快的速度,赶紧散去。
他也深信,这座古老的城市和千千万万的人能重新回归正常。到那时,春归柳絮飞,在路旁买上两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带着妻子一起走在长江边上,望着江畔的黄鹤楼,念上一句“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然后轻轻地对这座城市说上一句,久违了!